中析研究所檢測中心
400-635-0567
中科光析科學技術研究所
公司地址:
北京市豐臺區航豐路8號院1號樓1層121[可寄樣]
投訴建議:
010-82491398
報告問題解答:
010-8646-0567
檢測領域:
成分分析,配方還原,食品檢測,藥品檢測,化妝品檢測,環境檢測,性能檢測,耐熱性檢測,安全性能檢測,水質檢測,氣體檢測,工業問題診斷,未知成分分析,塑料檢測,橡膠檢測,金屬元素檢測,礦石檢測,有毒有害檢測,土壤檢測,msds報告編寫等。
發布時間:2025-09-18 17
關鍵詞:水性,上,光油,配方,分析,水性,上,光油,主
瀏覽次數:
來源:北京中科光析科學技術研究所
水性上光油的檢測覆蓋了從原材料到成品的全方位需求:
按產品功能:高光油、啞光油、耐磨油、抗刮油、耐高溫油、防粘油等。
按應用領域:
印刷包裝:紙盒、書籍封面、標簽等表面的裝飾與保護。
木材家具:實木、板材表面的罩光保護。
工業涂裝:電子產品外殼、汽車內飾等特殊領域的表面處理。
按檢測目的:
成品性能驗證:檢測其是否達到產品規格或行業標準。
配方剖析與仿制:未知樣品的完整成分定性定量分析。
原材料質量控制:對樹脂、乳液、助劑等原材料進行入廠檢驗。
故障分析:針對涂膜出現的缺陷(如縮孔、發白、不干等)進行原因診斷。
我們的工作是通過一系列化學分析和儀器分析手段,將配方的“黑箱”打開,并將其性能量化。
(一) 物理性能檢測(涂膜應用性能)
1. 光學性能
a. 光澤度(60°, 20°, 85°):
檢測重要性:是評價上光效果最直觀的指標,直接決定產品的美觀度。
方法原理:使用光澤度儀,在規定角度下測量涂膜表面反射光通量與入射光通量的比值。高光油測60°,極高光或極啞光需輔以20°或85°。
參考標準:GB/T 9754-2007《色漆和清漆 不含金屬顏料的色漆漆膜之20°、60°和85°鏡面光澤的測定》。
關鍵控制點:涂膜制備的均勻性、底材的平整性及清潔度。
b. 透明度/霧度:
檢測重要性:評價上光油是否影響印刷圖案的清晰度和色彩飽和度。
方法原理:使用霧度儀或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測量涂膜的透光率和霧度值。
2. 機械性能
a. 耐磨性/抗刮性:
檢測重要性:對于包裝盒、書籍等需要頻繁摩擦的產品至關重要。
方法原理:
耐磨耗性:使用耐磨試驗機(如RCA紙帶耐磨儀),用特定磨料對涂膜進行摩擦,記錄出現露底材時的摩擦次數。
抗劃傷性:用硬度計(中華鉛筆、三菱鉛筆)劃傷涂膜,評價其硬度等級。
參考標準:ASTM D4060-2019《用泰伯爾磨耗試驗器測定有機涂層耐磨性的標準試驗方法》, GB/T 6739-2006《色漆和清漆 鉛筆法測定漆膜硬度》。
b. 附著力:
檢測重要性:評價涂膜與底材結合的牢固程度,脫落則完全失效。
方法原理:劃格法。用切割刀在涂膜上制成方格陣,貼上膠帶迅速撕離,根據方格脫落等級評價附著力。
參考標準:GB/T 9286-2021《色漆和清漆 劃格試驗》。
c. 柔韌性/耐折度:
檢測重要性:對于紙品包裝,需要保證上光后的紙張在折疊時涂膜不開裂。
方法原理:使用耐折度測定儀或手動折疊,觀察折痕處涂膜是否開裂。
3. 抗性測試
a. 耐水性/耐濕性:
方法原理:將涂膜浸泡在去離子水中或置于恒溫恒濕箱中,一段時間后觀察是否發白、起皺、脫落。
b. 耐乙醇/耐化學品性:
方法原理:用棉球蘸取特定濃度的乙醇或其他化學品,在涂膜上擦拭一定次數,觀察是否失光、破損。
參考標準:GB/T 23989-2009《涂料耐溶劑擦拭性測定法》。
(二) 化學成分分析(配方剖析與原材料鑒定)
這是第三方檢測機構技術實力的核心體現。
1. 主成分定性定量分析
a. 基料樹脂鑒定:
方法原理:
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(FTIR):首先通過ATR附件直接測試涂膜,獲取樹脂、助劑的特征官能團信息,初步判斷樹脂類型(丙烯酸、聚氨酯等)。
熱重分析(TGA):在程序控溫下測量樣品質量隨溫度的變化。通過不同組分的分解溫度區間,可估算樹脂、助劑、水分、灰分的大致含量。
裂解-氣相色譜/質譜(Py-GC/MS):對于交聯的、難溶解的涂膜,此法是利器。高溫裂解后將碎片導入GC/MS分析,通過碎片信息反推樹脂單體和結構。
b. 助劑體系分析:
方法原理:
液相色譜-質譜(LC-MS):用于分析表面活性劑、分散劑等不易揮發的助劑。
氣相色譜-質譜(GC-MS):用于分析成膜助劑(醇醚類)、消泡劑(礦物油、聚醚)、增塑劑等小分子、可揮發性助劑。樣品需經過溶劑萃取前處理。
2. 理化指標檢測
a. 不揮發物含量(固含量):
方法原理:稱取一定量樣品,在規定的溫度和時間(如105℃, 3h)下烘至恒重,計算殘留物質量百分比。是計算涂布量的關鍵。
參考標準:GB/T 1725-2007《色漆、清漆和塑料 不揮發物含量的測定》。
b. pH值:
檢測重要性:影響體系的穩定性,pH異常可能導致樹脂凝聚、分層。
方法原理:使用精密pH計直接測量。
c. 粘度:
檢測重要性:直接影響流平性、涂布量和施工手感。
方法原理:使用旋轉粘度計在不同轉速下測量。
參考標準:GB/T 2794-2013《膠粘劑粘度的測定 單圓筒旋轉粘度計法》。
(三) 環保與安全性能
VOC含量:
檢測重要性:環保核心指標,滿足國家強制性標準要求。
方法原理:通常采用氣相色譜法(GC)。通過計算總揮發物含量扣除水分含量得到VOC值。
參考標準:GB 38507-2020《油墨中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(VOC)含量的限值》(常參考其方法)。
檢測工作需遵循多層次標準:
性能測試標準:
GB/T 目的產品標準:如相關行業標準。
ASTM 美國材料與試驗協會標準:如ASTM D4060(耐磨), D3363(鉛筆硬度)。
ISO 國際標準:如ISO 2813(光澤度)。
化學分析標準:
GB/T 1725-2007:固含量測定。
GB/T 606-2003:水分測定(卡爾·費休法)。
環保安全標準:
GB 38507-2020:VOC限值。
GB 30981-2020《工業防護涂料中有害物質限量》:可參考其有害物質檢測方法。
現代化實驗室需配備以下核心設備以完成全面分析:
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(FTIR-ATR):快速鑒定樹脂和助劑類別。
氣相色譜-質譜聯用儀(GC-MS):分析揮發性助劑、殘留單體、VOC。
熱重分析儀(TGA):初步定量各組分的比例。
裂解器-氣相色譜/質譜聯用儀(Py-GC/MS):深度剖析交聯樹脂結構。
液相色譜-質譜聯用儀(LC-MS):分析不揮發性助劑。
光澤度儀:測量鏡面光澤。
耐磨耗試驗機(RCA, Taber):評價耐磨性。
鉛筆劃痕硬度計、劃格器:評價硬度和附著力。
旋轉粘度計、pH計:測試基本物性。
分析天平、鼓風干燥箱:用于固含量等測試。